首页 > 钓鱼饵料 > 饵料技巧 > 用饵技巧 > 正文

钓鱼挂饵能不能露钩尖?知道真相了后,从此不乱来

纸上谈鱼   钓鱼人   2019-10-04 19:00:02

鱼类行为是一门学问,鱼靠三个方面分辨危机、判断食物的位置

从鱼的身体构成可以直观看到,鱼只有眼睛,其他身体器官均不明显,那鱼真的没有鼻子和耳朵吗?其实不然,只是鱼的听觉和嗅觉器官区别于人而已,而且恰恰相反的是除了视觉,鱼的另外两项感官异常灵敏,所以鱼主要靠三个方面判断食物的位置以及感知危险信息。

1、看

鱼的眼睛分布在头部两侧,大多数淡水鱼没有眼睑,无法实现闭合,加上鱼的眼睛无法调节晶状体,只能看到固定距离的物体,其结构比人眼简单得多,据国外一个研究团队测试,鱼只能看清近处的东西,属于高度近视,加上水下浑浊,光线十分昏暗,想看清较细的鱼钩还是十分困难的,也正因如此,鱼的嗅觉和听觉十分灵敏。

鱼没有眼睑也无法调节晶状体

2、听

外表看起来,鱼并没有耳朵,但是有等同于耳朵却比耳朵更灵敏的身体结构,那就是鱼身体两边的侧线,可以很明显看到鱼背上两条暗黑的点状线条,以此来感知外界的震动。因为声音都会引起水体震动,被鱼的侧线感应到后传递到鱼的大脑内,以此判断是否存在危险,所以很多人说在岸边说话会影响鱼,确实是这样,只是影响的程度不同罢了。

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鱼通过声音判断危险也是建立在条件反射上的,动物的条件反射很容易形成,尤其是对危险的反应,反过来说,当我们认为的危险信号反复刺激都没有危险出现,鱼也会放松警惕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野钓时,户外环境安静,野生鱼的警惕性本来就高,但是如果在水面上方有一座铁路桥,火车经过引起巨大震动,原本危险的信号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,变得习以为常,当有火车经过时鱼不会有任何反应,如果此时做钓,仍然会吃钩。条件反射在多次刺激无果后会失效

3、闻

鱼是有鼻子的,但鼻子的作用仅仅只是捕捉食物和危机信息,分为前鼻孔和后鼻孔,水从前鼻孔进去从后鼻孔出来,在这个过程中气味分子被捕捉传递给大脑分析判断。所以鱼的嗅觉非常灵敏,气味是鱼判断食物方位的主要依据,因此,针对不同的鱼种、季节演变出很多种味型的鱼饵,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的。在所有味型中,腥味在水中的扩散速度最快,最容易被鱼捕捉到。

鱼饵的正确挂法

根据以上分析可知,钩尖对鱼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,但是挂饵露不露钩尖不完全因此而决定,还需要根据鱼饵的种类和特点,以及水域鱼情来决定,总而言之,既要在鱼钩的控制下,又要发挥鱼饵的最大优势,达到诱钓结合的目的。

在了解鱼饵挂法前我们先来看下常见的鱼饵有哪些,按照类型可以简单的分为两个大类,那就是荤饵和素饵,常见的荤饵有螺丝、蚯蚓、红虫、蛆等各类活虫,这类鱼饵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质,可以补充鱼生长、繁殖所需的多种氨基酸,多数肉食性鱼类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嘴大且凶猛,考虑到充分利用活饵会动的优势,挂法和素饵有明显的差异。

动物饵的多种挂法

常见的素饵有青草、玉米、麦粒、红薯等各种谷物杂粮和植物成分商品饵等,这类鱼饵主要针对素食性鱼类,味道自然,接近鱼平时吃的食物口味,所以鱼在吃的时候警惕性更低,这类鱼饵本身个体规则,厚实,偏硬,挂钩时主要考虑刺鱼是否及时,避免挡口。

挂饵是否要露钩尖有几个原则:

1、动物饵(除螺丝以外)身体软,鱼钩容易刺破可以不露钩尖。

2、小杂鱼多,为了防止鱼饵脱钩,挂动物饵时可以贯穿不露钩尖。

3、鱼口轻,吃饵不积极可露钩尖,留出头尾让其在水中摆动诱鱼

4、粉状商品饵不管搓饵还是拉饵需要均匀挂钩,使鱼钩在雾化时可以钩住鱼饵,不至于过快脱钩

5、谷物杂粮类为了防止挡口,加之有一定的硬度,难以迅速刺破,需要露出钩尖。

我们在钓鲢鳙的的时候,钩尖露在饵料的外面其实也没有什么影响,大家都知道用的那种爆炸钩或者飞钩之类的,在里面装饵料以后,外面有很多钩尖落在外面,利用的就是鲢鳙不喜欢吞饵料而是喜欢吸饵料的特点,当鲢鳙开始吸吮雾化的饵料时,就会将露在外面的鱼钩也吸进去。

如果我们在河流里作钓的时候,钩饵在入水以后会随着水流飘荡,当鱼抢食的时候,对钩尖是否露出也不会有什么顾虑,而在野钓草鱼或者青鱼的时候,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,直接挂上青草、草尖或者蚱蜢等,哪怕钩尖露在外面,草鱼还是照吃不误,这主要是因为在夏秋季节的时候,鱼的活性非常高,尤其是草鱼这种摄食量非常大的鱼,吞食非常凶,根本不会顾及有没有钩尖露在外面。

还有就是我们作钓黑坑挂颗粒的时候,可以挂在鱼钩的底部,也可以挂在钩尖的侧边上,此时钩尖都是露出的,这个和上面说的草鱼其实类似,那就是我们知道水里的目标鱼的大小,所以选择合适大小的鱼钩和颗粒,让鱼可以一次性的全部吸入,这样的话,就无所谓钩尖是不是露出来了,但是我们也要注意颗粒的正确挂法,不要出现挡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