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钓鱼入门 > 台钓入门 > 新手必看 > 正文

有口不连竿,提竿空竿多上鱼率差,怎么处理?

认真的钓鱼   钓鱼人   2019-12-20 10:40:58

野钓的时候,总会因为种种原因,导致鱼口不好,具体什么原因,却是很不好确定,具体的表现,多为不连竿,鱼口时有时无,有漂讯时,空竿多,刺鱼成功率不高;这其中,固然有没有精准调钓的原因,但是更多,则是我们没有掌握灵活应对这四个字的精髓,而事实上,在正常的野钓过程中,连竿爆护不是常态,鱼口少、刺鱼成功率低,这才是常态;

但是多数钓友认为,既然这些情况才是常态,那干脆一动不如一静,耐心守钓,其实大可不必如此,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饵料、调整钓组、调整浮漂灵敏度,从这三个方向,试着找准真实鱼层、鱼口,从而改善刺鱼成功率,而这些思路的具体操作,其实说白了,也并不复杂、繁琐,稍费点心思,就能快速见效。

【方向一】改善饵料的比重,比改变饵料雾化状态更有效

饵料的雾化,一向和饵料的味型,都被认为是饵料的两大重要因素,味型决定了诱鱼的速度,状态,决定鱼吃口的效率,而一旦我们认为饵料出了问题,要么判断为味型出了问题,要么认为饵料的雾化速度出了问题;饵料味型出了问题,要么会导致进窝鱼和目标鱼不符,常见的情况,是小鱼闹窝,亦或者吸引肉食鱼、错层鱼进窝,亦或者香型过于香浓,导致进窝鱼不敢进食;而状态不对,要么雾化太慢,根本无法将窝料的香型及时扩散出去,导致发窝极为迟缓,要么雾化太快,窝子中虚料太多,进窝鱼吃不饱、吃不到,还极易招惹小杂鱼进窝闹窝。

其实,比这两者更重要的,是饵料的比重,再具体一点,就是饵料进水后,到底会落在什么位置,是水底、还是离底;如果我们使用种饵、颗粒饵时,会发现并不需要这样的考虑,因为饵料比重很大,肯定是会落到水底的,但是这也就导致了种饵、颗粒饵打窝也好、充作钓饵也好,发窝慢,给口迟;而我们配置了合适的味型,控制了适当的雾化溶散速度后,饵料的比重,带来的结果就很意思了;

如果水域底泥厚,而饵料比重过大,那导致的结果,就是饵料深陷泥底,底鱼虽然会拱食,但是找到陷入泥底的饵料,就会多花费不少时间,相对应的,刺鱼的成功率自然就会低很多;而乱石底、水草地,都是会发生这类情况,我们能做的,就是尝试改善一下饵料的比重,让钓饵、窝料,上浮虚底,这样底鱼觅食的成功率大增,那么刺鱼的成功率自然就高了。

【方向二】调整钓组,主要是主子线搭配、钩号

在野钓时,我们经常会准备多付主线、子线,并相应的,准备至少2个以上配套的钩号,可能有钓友说,习惯了一套线号,一个钩号,事实上在实战的时候,鱼情、水情,基本上都是未知的,我们也不可能心想事成,计划目标鱼是什么,就准备相应的钓组,然后就一定能用得上;而实际的情况,进窝鱼太大,主线不合适、子线不合适、鱼钩不合适,进窝鱼太小,也是诸多不合适,我们不可能临场做线组,能做的,就是按照大中小,至少携带6~9付主线,按不同的钩号,至少准备6~12付子线,

逐步被这么多,其实我们除了切线比较严重,实际上能用到一半,都算是鱼情很不错了,因为在实战中,鱼钩过小,刺鱼不成功,导致吐钩率过高,但是也会有漂讯;而鱼钩钩号过大,进嘴的异物感比较强烈,更不容易刺鱼成功,所以我们再遇到有口不两岸,空竿率高、上鱼率差等情况,确定不是饵料的问题时,那么改变钩号、主子线搭配,中鱼成功率,马上就能显著提高。

【方向三】浮漂的调整

别看网上钓鱼的文章,一多半都是在讲调漂,在实战中,其实并不建议频繁调整浮漂,浮漂每次调整,实际上钩饵离底的实际情况,都会发生变化,更别提每次抛投竿,钩饵落到了差不多的位置,会导致水底的情况发生轻微的变化,这样导致的后果,其实说白了,就是钩饵在水底的具体位置,我们也不确定,而这种不确定,导致的进一步结果,就是底鱼在什么位置吃饵,子线到底是弯曲、紧绷,这些其实都是在发生变化的。

而我们说钓组的灵敏度,其实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,但凡有鱼给口,不管是死口还是虚口,其实都说明鱼在吃饵时,拖动了铅坠,其实这就足够说明钓组的灵敏度是足够的,只是刺鱼成功率或高或低;那么这个时候,如果确定了饵料、钩号都没有问题;那么,其实能做的就只剩下调漂,而调整浮漂,其实就是让钩饵离底的位置,发生变化,通过这种距离变化,达到让进窝鱼能高效给口,这样刺鱼的成功率自然就提高了。

在钓鱼时,只要有鱼进窝,那么不漂讯是什么反应,只要出现没有连续的鱼口,上鱼率差、空竿率高,其实都是上文这三个方向,出现了问题,但是,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,因为野钓时,什么情况都是未知,不出现意外,发窝快、连竿爆护,这才是不常见的事,而出现了问题,我们挨个试一下;因为有鱼进窝,才会遇到这些情况,所以只需要做上文的调整,动作不要太大,都能很快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