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钓鱼饵料 > 饵料技巧 > 打窝技巧 > 正文

不打窝渔获好,打窝后反而没渔获,什么情况

认真的钓鱼   钓鱼人   2020-01-26 13:10:02

打窝这个事,可以说是钓鱼的灵魂,不打窝的钓鱼,是没有灵魂的,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钓鱼这项运动,可以没有竿、没有钩、没有漂,但是唯独不能不打窝,打窝之后的钓鱼,叫做钓鱼,不打窝的钓鱼,叫做守株待兔,但是,不是每一次打窝之后,都有好渔获,这种情况我们叫做不发窝,或者发窝迟缓;但是还有一种情况,是打窝之后渔获不咋地,反而没有打窝,或者打窝很少,反而渔获不错,这种堪称诡异的情况,其实并不少见;

要说原因,无外乎水势、鱼情、窝料,以及补窝的时机出了问题,而这一现象,在野钓中,出现的频率最是明显,而但凡出现这种情况时,我们就需要通过分析,因为原因不同,处理方式也不一样,而只要应对得当,不仅能改善渔获寥寥的窘状,不说马上连竿,但是鱼口情况,绝对会好很多。

首先,我们要明白一件事,打窝,其根本目的就只有一个,就是诱鱼群进窝,让鱼留在窝点,最后就是味型不错,让其他地方的鱼群陆续进窝,但是,想做到这三个目的,仅仅靠窝料,是不现实的,窝点位置选的不好,不行,窝点所在位置流速过快,不合适;窝料味型太香、太淡,不合适;窝料数量和进窝鱼数量不匹配,补窝早了、晚了,都不合适;但是,要造成打窝、补窝之后,鱼口不咋地,反而是不打窝、打窝很少、不在窝点钓的时候,反而鱼口不错,那么,主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?

一、窝点所在位置,有坡度或者流速太快

打窝有四不打,一不打草,;二不打泥,三不打坡,四不打流水,这不打淤泥酱层底,不打水草底,这是很好理解的,因为窝料打到这种水底,要么陷入泥底,要么陷入草中,鱼不好找,漂相也乱,更别提频繁出现乱口,基本上很难抓住正口,频繁提竿,最后除了惊散窝子里的鱼群,也没有什么好鱼口;而不打坡底,不打流水,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出现,窝料打下去,因为窝料不驻留,会被水流冲刷,也不到落到什么地方了,饵料可以因为坡度、被水流冲刷到坡底或者其他地方,而钓饵不可能追着窝料跑,钩饵落点没有窝料,自然也不聚鱼,那就遑论什么渔获了。

但是,有坡度的水面,到了坡底,往往都是天然聚鱼的好位置,而水底暗流往往是我们肉眼无法判断的位置,而且有暗流,则说明该区域溶氧充沛,也是天然能聚鱼的好位置,那么这个时候,打窝的窝点,和钓点的设定,就不能过于强调窝钓合一了;如果是在有坡度的位置打窝,则需要钓点在窝点后方,比如窝点距离钓位5米,那钓点最好放到里钓位7~8米的位置,当然,这个只是估算范围,实际上,在打窝前,做好精准找底,在整体有坡度的区域,寻找一处相对平缓的位置,是最合适的选择;

而在流速较快、以及水底暗流较为汹涌的水底打窝时,其实面临的情况,也是如此,窝料打下之后,会被水流冲刷到下游方向,而具体位置,则取决于水流的流速,所以我们在打窝时,会尽量选择水流被地势阻止,就是出于这个因素的考量,但是在实战中,万一找不到合适的地形,也不可能放弃垂钓,这个时候,我们偏移钓点,在钓点上游方向2~3米的位置打窝,然后在钓上守口,如果有连续鱼口出现,则说明我们判断的位置可能是符合的,如果一直没有鱼口,或者鱼口很少,那就需要从打窝的位置,顺着水流方向,每次间隔1米位置,来测试鱼口,每次守钓大约10~15分钟左右,一直到试出有鱼口,或者有连续的漂讯,而事实上,水流的流速,如果太大,则很可能将钩饵、铅坠和竿稍彻底拉弯,这就不适合下杆,如果水流的流速未将竿稍拉弯,那最多也就将窝料冲刷2~3米就算极限,也不用试很久就能找到了。

二、窝料味型出了问题

窝料能诱鱼,说一千道一万,还得是味型合适,那这里的的合适,其实很难给一个标准,就算我们按照鲫鱼嗜香甜,鲤鱼嗜酸甜,鲢鳙嗜腐这种大分类,但实战起来,鲫鱼窝料吸引鲤鱼进窝,鲤鱼窝料吸引鲫鱼进窝,也是屡见不鲜,更别提,不同的地域,有着不同的植被特征,而不同的水域,有不同的鱼种,诸多的不同,很难有一个标准,来应对所有的鱼情,而就算是同样配方,同样比例的窝料,在上一次使用可能爆护,下一次使用,就可能空军了,其实说白了,也就是窝料的味型出了问题,而窝料的味型出了问题,一般常见的,有两种。

1、窝料味型串味;所谓的味型串味,其实严格来说,是吸引了不同的目标鱼进窝,因为现在很少用单一的味型来吸引鱼群进窝,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都会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味型,组成复合、多层次的味型,来吸引鱼群进窝,虽说这种组合、多层次味型的优势很大,而且有明显的层次,但是,淡水鱼种类不同,导致了不同鱼种,嗅觉的发达程度也不相同,比如我们总体为甜香,但是略带腥香的饵料,目标是诱鲫鱼,但是如果钓点附近有黑鱼、鲶鱼,也会导致这两种肉食鱼进窝,而这就会导致,就算鲫鱼群进窝了,没给几口,也很快会被进窝的肉食鱼惊散,而诱钓鲫鱼的线组,就算鲶鱼、黑鱼给口,也无法有效刺鱼

那么这种情况我们来判断呢?一般出现这种情况,多是使用商品饵,如果是自制饵,是腥香饵加入过多,如使用种饵打窝,则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,往往是浮漂给出漂讯后,空竿率较高,亦或者是有黑漂,提竿竿稍打弯,但是提竿要么是切线,要么就是跑鱼,那这个时候,我们将窝料中腥香饵料去除,再试着打窝,亦或者在原有窝点附近5~8米左右位置,用种饵打窝,目标鱼给口的频率就会显著提高。

2、窝料味型过于香浓;鱼的嗅觉,是狗的500多倍,那么当我们闻起来味型适中的饵料,对狗来说,就是无比刺鼻,对鱼来说,可能就会导致严重的不适应,但是,对鱼来说,味型方向对,但是浓度不适宜,可以等,并不需要马上就进食,这种情况,表现在漂讯上,就是频繁有讯号,各种讯号,但是始终抓不到实口,如果频繁起竿,漂讯则很快消失,但是过不了多久,又会出现,这在黑坑垂钓中,非常常见,但是在野钓中,这种情况会和小鱼闹窝的漂讯几乎没什么差异,而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唯一原因,也正是窝料味型过于香浓;

那么处理起来,我们先试着将原有窝料,加入50~60%体积比的基础料,如饲料面、黄面、玉米粉等等都可以,然后,再离原窝点相聚5~8米打个新窝,而重新配置的窝料,味型浓度应该明显大幅度减弱,而这一点,我们的嗅觉就能直接作出判断,然后待新窝点发窝后,鱼口情况会马上得到明显的改善;

三、补窝频率过快或者补窝时机不对

补窝,一直是比打窝更有争议的话题,因为适当的补窝,不仅可以保持留鱼,甚至是可以持续的诱聚鱼群进窝,但是不适当的补窝,惊散鱼群,则是很常见的事情,但问题是,窝料打下去,到底有多少鱼进窝,这根本就无法预料,也无法统计,所以到底什么实际合适,补窝的数量是多少,这也很难给个具体参照,但是,这对渔获,却又有着直接的影响;

当补窝的窝料打的太多,因为警惕性高的鱼,都会反复试探,不会第一时间给口,只有在窝料差不多被吃完的时候,在窝点边缘的位置警惕的试口,这个时候如果补窝的窝料打的太厚,第一,有可能会惊吓剩余的进窝鱼,第二,会导致剩余的进窝鱼,继续在窝子边缘试口;而补窝的窝料打的太少,则很难吸引剩余的进窝鱼驻留,甚至都不会等到将补窝的窝料吃完,就会散窝,既然没有参照标准,我们又不能不补窝,那么我们只能遵循,勤打少量,采用精准、动静小的打窝方式,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因补窝的数量、补窝时机不恰当,导致的影响上鱼率下降,但是,可以最大化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。

四、黑坑偷驴、糗鱼时,饵料雾化太好

黑坑钓鱼,之所以要区分抢鱼、掏坑、糗鱼,是因为这几种不同的垂钓情况,鱼口情况都不相同,在不计较黑坑老板放鱼时的情况,抢鱼,肯定是鱼口最好的时候,掏坑就差很多,那糗鱼的鱼情,肯定是最糟糕的,因为糗鱼,池子里的鱼基本上全都是老滑鱼,要么鱼唇有伤,要么皮毛有伤,对于雾化好的商品饵,是有着非常强烈的警惕性的,导致的后果,就是雾化好的饵料,会很快因为味型等原因吸引鱼进窝,进窝鱼不会给口,只会在窝点附近游曳,一直到雾化状态减弱,甚至是消失;

所以我们在掏坑、糗鱼时,往往会采用蘸麻团,甚至直接采用皮筋颗粒守钓,就是因为这种饵料的雾化状态,速度最慢,区域最小,相对而言,对滑鱼的诱惑力大,但是又不足以引起滑鱼的警惕,当然,实际上,如果不是黑坑塘主的规定,我们用种饵守钓,效果应该更为明显。

钓鱼过程中,遇到任何情况,其实都不应该觉得奇怪,毕竟水无常形,而在实战中,气温、气压、水温、水压,甚至是光照,都有可能影响到实际的鱼口情况,但是这些影响,都是没有办法量化,但是,这就是钓鱼的魅力和吸引力来源所在了,让我们上瘾,又欲罢不能,也正是这种未知、不确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