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钓鱼饵料 > 饵料技巧 > 打窝技巧 > 正文

别以为窝料就用不着讲究,细节不处理好,打得再多没用

认真的钓鱼   钓鱼人   2020-03-31 17:50:02

饵料,分为两大类,第一类,我们叫做钓饵,简单的说,就是放置在鱼钩上,等鱼吸食钩饵时,能刺中鱼唇,因为直接作用在鱼唇上,所以我们称为钓饵;第二类,我们称为窝料。

窝料的作用很简单,就是利用数量、味型,吸引窝料所在区域附近的鱼群,对钓饵来说,讲究非常多,有味型要求、有状态要求,附钩要求等等,但是对于窝料,往往就比较粗糙一些,大多数钓友,一说窝料的配置要求,往往就是两个概念;

第一要分量够足,要做到宁可撑死进窝鱼,不可以因为分量不足,导致鱼群没得吃而导致的散窝;

第二味型浓度不能太大,要不然大量的窝料下去,必然浓郁非常,很容易因味型太浓,导致死窝;

除此之外,最多就是小鱼用小颗粒的窝料,比如钓鲫鱼、白条等小体型鱼,就用酒米之类就足够了;而诱钓鲤鱼、草鱼就要用大颗粒窝料;而除此之外,就是窝料的数量会有讲究;

如钓鲫鱼,不管鱼的密度多大,都不能扔太多窝料,而诱钓鲤、草、青,那就只能多多益善,窝料越多,驻留的大家伙越多,要真说讲究,似乎也没有那么多;

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的,如果说好钓点能保证至少一半的渔获,那么好的窝料,至少能保证另一半的渔获,而事实上,窝料配置的好,味型、分量都到位,如果钓点再不差,什么调钓、什么钓法,都只是锦上添花而已;

窝料的好坏,不仅仅只是诱鱼进窝

窝料的好坏,不仅仅是味型这么一个概念,虽然说味型确实很重要,但是,真正的窝料,其作用却不仅仅是诱鱼,严格来说,窝料至少要起到三重作用,而且都起作用了,才能称之为好窝料:

1、吸引鱼群进窝的作用

2、将进窝鱼群留住的作用

3、源源不断吸引附近的新鱼群进窝的作用

这其中,大多数钓友,往往只重视窝料的第一个作用,通过补窝、续窝,来实现窝料的第三个作用,而窝料的第二个作用,往往只会用添加颗粒料来实现,但是,这仅仅是实现了窝料的部分作用;

认真点说,就是仅仅配置了符合部分功效的窝料,而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窝料的配置,其实比钓饵的讲究要更多,也只有将这些讲究的细节,都做到位,才能称得上是一款好窝料;那么,好窝料,到底有哪些讲究呢?

好窝料,必须要有这么几种讲究

在使用窝料时,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就是没有哪一种窝料能通杀所有水域,也没有一款窝料能适用四季,固然这其中因为鱼情因季节而变化,水情因水域不同而变化,但是,窝料的应用,对细节考究很多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

而这些讲究,针对性很强,对钓鱼人的基础知识储备要求也不低,那么想要做到完美,也不太现实,那么想要让窝料的效果尽可能好,那就不得不细致一些,讲究一些;

讲究一、窝料的数量和保存

任何窝料,不管什么状态,什么类型,在制作之初,必须要考虑数量和保存问题,而且保存问题,还要放在数量问题之前;为什么呢?因为不管是什么状态的窝料,一旦保存不当,那必然会导致挥发、发酵、氧化、腐败这四个问题;

而大多数钓友,在配置窝料时,往往就是用塑料瓶、塑料桶随意一装,认为可以做到密封就算是放置成功,其实不是这么回事;在窝料的储放、配置数量上,主要有这么点讲究:

1、发酵料、酒泡料,建议用玻璃、陶瓷容器盛放

发酵、酒泡的窝料,如果放置在塑料容器中,时间短,没什么大影响,但是放置时间长,会因为乙醇会和塑料发生塑化反应,导致密封上出现问题,而且塑化反应之后的塑化剂,多少都会改变窝料的味型;

所以,只要制作的窝料长时间不用,只要是发酵、酒泡工艺的,就建议使用玻璃、陶瓷容器盛放,如果实在需要用塑料制品盛放,那就一定要想办法做成真空的,只要是真空包装的,就不会发生塑化、氧化反应,自然也没什么影响了。

2、所有的窝料都不建议高温、太阳直射

不管是什么材质的包装,什么性质的窝料,都不建议放置在高温、太阳直晒的环境里,因为这两个因素,会导致窝料的温度升高,就算是真空包装的窝料,也会导致窝料氧化、腐败变质,结果就不用多说了。

3、窝料的配置,一次不要超过2次以上的使用量

配置窝料时,最好不要配置太多,最好一次配置不超过2次以上的用量,少于这个基数,万一鱼情水情导致我们多打一些,窝料不够了,这就很尴尬了;

但是配置的太多,就算是炒制的酒米,超过一段时间不用,味型上多少都会有变化,肯定是放置时间越久,效果就越差,而配置窝料的数量,设为不超过2次的用量,不管多少,都够用,而且就算效果不好,也不至于浪费太大;

讲究二、不同季节,窝料的腥味配比和种类

一年四季,最大的区分就是气温有明显不同,而气温不同,对鱼的影响也自然不同,另一方面,就是季节不同,鱼的食物来源不同,这几个不同,就导致了窝料配置时,窝料的腥味和种类,是要分开的;

夏秋季用藻腥,而且腥味比例必能太高

夏秋季的水域中,水藻是淡水鱼最容易获取腥味饵料的来源之一,而藻腥饵,往往都是根据水藻的腥味配置出来的香味剂调制的,所以味型上比较贴近自然水藻的味型;

而夏秋季的鱼,对动物腥味,相对来说比较敏感一些,所以我们在夏秋季使用的窝料,尽可能以素淡为主,略带藻腥效果就很不错;当然,就算有虫腥、动物蛋白性在气温相对较低的夜间使用,效果也是不错的。

冬春季多用虫腥,而且腥味比例不能太低

在冬春季,因为水温低,鱼获取脂肪的来源稀少,而虫腥、动物蛋白腥味的饵料,更能吸引鱼群,所以红虫、蚯蚓,在冬春季诱钓效果十分突出,而我们制作窝料的时候,也要秉承这种原则。

讲究三、状态配比很重要

窝料的搭配,所谓的状态,其实并不像钓饵那么细致,但是也差不到哪里去,而关于窝料的状态,讲究的无非是根据目标鱼的大小,鱼种、食性习惯,将窝料中的粗细料、虚实料、轻重料配比起来,以期达到好的诱鱼效果;

1、目标鱼的大小,决定了窝料的颗粒直径大小

以前的老鸟们,每次制作窝料时,会用孔径不同的筛网将窝料筛选出来,比如钓鲫鱼、黄鲴鱼、土鲮等小体型鱼,就会用筛出颗粒直径很小的饵料做窝料;而目标鱼是鲤草青时,就会用大颗粒的窝料,玉米、麦粒、红薯块等,就是这个原因;

2、所有的窝料,都要讲究粗细结合、虚实结合

打窝诱聚鱼群,有粗料没细料,发窝速度必然会很慢,因为粗料的雾化很慢或者干脆就不雾化,所以味道的浓度必然要指望窝料的数量来堆砌,比如我们野钓大物,必须要用数量庞大的窝料,就是这个原因;

而我们想要发窝速度快,那就用细料的溶散好,来增加诱鱼速度,用粗料来留鱼、吸引鱼进食;但是,这样的搭配,必然会导致小鱼闹窝,就算全用素饵,比如高粱、麦粒、小米、玉米粒发酵后打窝,那也一定会导致小鱼闹窝的;

而虚实料,也强调这一点,有虚没实,鱼不驻留,有实没虚,就不发窝;这是个必然情况,而想要有发窝速度,那必然就要有实有虚,有粗有细,但是,具体是个什么比例,那就要根据各自的实战经历,才能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;

3、钓法决定了窝料的比重

不是所有的窝料都必须沉底,也不是所有的目标鱼,都必须从水底开始钓;而我们的钓法,就决定了我们配置窝料的比重,比如最常见的,就是大比重窝料沉底诱鱼,这属于守钓

而我们在湖库做钓,往往采用大比重窝料沉底,比重轻的窝料浮底,沉底窝料吸引鱼群主流,浮底的窝料吸引鱼群抢食,从而增加进窝鱼吸食钩饵的几率;

再比如,我们钓鲢鳙,多采用打频率、打浮,要的就是一个饵料雾化,溶散的越细碎越好;而我们钓鲫鱼、钓鲤鱼,都有沉底守钓,也有饵团雾化的讲究,所以钓法不同,窝料比重的配置,也是不同的;

讲究四、窝料的味型和钓饵的关系

其实窝料的味型,必须要结合钓饵味型来配置,脱开钓饵,只说窝料如何诱鱼,这是一种比较初级的说法,因为窝料和钓饵味型之间的关系,也就这么三种:

1、窝钓合一,在夏秋季高温天使用的比较多

这种配方思路比较常见,意思就是窝钓一体,简单点说,什么样的窝料味型,钓饵就是什么味型,甚至是窝料打完窝,剩下的窝料直接挂钩做钓饵;

在夏秋季的野钓,亦或者大水面湖库钓,都会采用这样的垂钓思路,这种思路谈不上优劣,只能说效果比较随缘,因为进窝鱼吸食钩饵的概率,全看人品,人品好,连杆爆护都不少见;人品不行,可能漂动一天,上钩鱼寥寥,具体什么原因,很难说清楚。

2、浓引淡钓

窝料味型浓而钓饵淡,这种窝料和钓饵的味型配置,最常见于黑坑钓,野钓用商品饵钓大鱼时,也会采用这种思路,用浓郁的窝料,快速将周围的鱼群吸引到窝子里;

而钓饵比较素淡,反而比较突出;但是这种配置思路,对水平要求很高,因为既需要钓饵味型比窝料味型要淡,但是同时味型方向、层次又不能有别于窝料,配置不到位,就变成死窝了。

3、淡引浓钓

这是黑坑、野钓使用商品饵的常态,窝料浓度淡一些,但是数量大、雾化状态好,能用数量堆砌味型出来,而钓饵就要求更浓郁了,明显的味型差,能有效吸引鱼的好奇心,从而吸食钩饵;

这种开饵思路,虽说常见,但是对钓鱼人的开饵技术要求也谈不上多低,可以这样说,黑坑好手,有一多半的能力,就在味型掌控上,只要能将淡引浓钓处理的好,那上岸基本上没问题;反之,就算味型层次、方向一致了,但是浓度差异做不出来,渔获也很一般;

总结语

钓鱼这个事,四分靠钓点,五分靠窝料,剩下一分看运气,而将窝料放在这么重要的地位,估计没有哪个钓鱼人会不认可;所以我们对窝料多费点心思,多费点功夫,可能在前期会繁琐一些,但是只要配置到位了,那渔获绝对有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