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钓鱼技巧 > 钓技大全 > 脱钩跑鱼 > 正文

中鱼时爱跑鱼怎么回事?检查3个地方

半枝莲   钓鱼人   2018-03-04 15:49:56

跑鱼一定是有原因的,跑鱼不可怕,只要我们能够反思一下自己钓鱼过程中的一些细节,就很可能可以避免这个问题。关于跑鱼的原因,有可能是钓具的原因,也有可能是饵料的原因,也有很多我们不能预见的突发因素。但跑鱼的滋味终归是不好受的,难得中鱼我们就要尽量不要再被鱼儿跑走了,如果你自己总是跑鱼,可以问问自己三个问题

一问:饵,上得对吗?

饵还有什么上得对不对?挂到钩上就得呗!其实不然。

比如,为防闹小鱼,许多钓者将面饵开得极硬(我们常戏称为“石头蛋子”),提竿时不能及时“透钩”、扎中鱼嘴,而是直至钩饵要被拉出鱼嘴了,钩尖才从饵团中透出,这样往往就造成“钩得嫩”(只挂了一点点唇边皮肉),稍一提拉或是鱼一挣力,便拉豁跑鱼。因此在需要饵团硬时,切记——勿黏!又黏又硬是一大忌。硬而不黏,小鱼啃不动,大鱼吞饵在提竿瞬间饵团会爆开炸碎,可保即时透钩。

再如,挂蚯蚓、鸡肝等钓饵,如挂饵过大,与所钓对象鱼不成比例(饵大鱼小),往往造成鱼就饵时不能将整个钩饵吞入,而是半饵噙嘴、半饵在外,提竿时更易“钩得嫩”。有时用虾也是这样,虾大且将虾枪(虾须)都留着,鱼就饵时,很难将钩饵整个吞下,导致一半在嘴里、一半在外头,这样提竿时多会因“钩得嫩”拉豁跑鱼。正确的青虾上钩法,要视对象鱼的大小:鱼大可留虾枪,鱼小则必须掐掉虾枪、只留“虾段”,而且最好将钩尖露出。鱼较大保留虾枪还有防止小鱼闹钩之功效。

还有,挂苞米粒施钓,不少钓者将苞米粒挂在钩上不露钩尖,这样也会造成提竿时直至钩饵要被拉出鱼嘴了,钩尖才从中透出,因“钩得嫩”致拉豁跑鱼。正确的苞米粒挂法,应是将苞米粒穿到钩上后,推至钩弯儿里、甚至推到钩把儿上去,总之必须保证钩尖全裸,鱼只要吃进,外裸钩尖便会“粘”住鱼嘴让其欲吐不能。

二问:提竿时机对吗?

咱们先说该不该,再说对不对。该不该,即出现标讯、标动了该不该提竿。这主要是指钓鱼人不能准确判识大鱼和小鱼咬钩的不同讯号。标讯的个中区别,有经验的钓者是不难识辨的。但经验欠缺者,常常产生误判,错把小杂鱼当作大鱼,这倒无碍大局,最多是落得个白忙活。问题在于将大鱼咬钩判为小鱼,也就是大鱼刚碰钩,或刚在拱饵品尝阶段,饵钩尚未吸入口腔,便随意提竿,钩得嫩,当然鱼要跑。

其实,大鱼和小鱼的标讯差异很明显:小鱼咬钩拖拖拽拽,标讯“贼”——点动起伏速度快,或将饵钩猛地拖跑,或使浮标突然上浮,又或是上下乱跳舞,钓者可以镇定静观;而大鱼咬钩则比较从容,即使在点动撮拱阶段,浮标反应亦相对沉稳,之后或缓缓上浮、或匀速下沉,更多是有力一顿。此时提竿,中鱼且不跑的概率就高很多。而不辨真伪、动辄误判的结果,必将导致时时扼腕懊悔,在并不是总能碰上的大鱼面前,给自己带来实难言表的跑鱼苦涩。

说完“该不该”,接下来说“对不对”——提竿时机对不对。倘不能因鱼而异、确切把握提竿时机,跑鱼也就再所难免。

草鱼咬钩,一般先点动,接着边吞钩边离开窝点,此时浮标缓缓下沉。入水4目~5目的量,为恰到好处的提竿时机,且钩得深、钩得牢。若浮标刚有轻微点动就提竿,则为时过早,此时饵钩刚入唇、甚至鱼还未闭嘴,纵是已衔饵闭嘴,也是含钩较浅。

鲤鱼就饵谨慎,咬钩前通常有个试探过程,浮标反应是小幅起伏点动,此时提竿,十有九空,即使钩住也钩得较“嫩”。当鲤鱼试探后正式吞食,则会出现明显吸口,浮标呈现幅度较大的下顿,此时提竿才稳妥保靠。浮标下顿后会随之黑标,黑标过程中提竿亦可,过迟也易跑鱼。

鲫鱼咬钩有两种情况:野生或养殖塘生口鱼咬钩瓷实,标讯常是明显下顿,此刻提竿正当时;另一种滑口鱼或弱口鱼,吃饵慢慢吞吞,口粘,标讯判断难度相对要大,提竿时机把握不好,即使中钩,跑鱼率也会相当高。如何把握在“滑口”、“粘口”中读好标讯、把握好提竿时机,不是三句两句话能说尽的,乃长期的经验积累过程,钓友须用心品悟总结。

三问:钓具选用是否不当?

1.“四两千斤”话鱼钩

鱼钩挂底(石块树根等)或鱼大颚硬,钩尖都会不同程度受损——或卷或钝。若鱼钩质量不好,中大鱼更是常将钩条拉“开门”。无论钩尖卷了、钝了或是钩条变形“开门”,都易造成脱钩跑鱼。

小小钩尖,四两拨千斤,万万不要抱有侥幸心里,鱼腭骨不但硬且很滑,钩尖出毛病千万不能再对付着用。有些钓友一副钩只要钓到一定数量的鱼,不管钩是否受损都及时换,未雨绸缪,非常好。甚至有钓友只要钓上一尾大鱼,必将中鱼之钩换掉,这可能有些绝对,但一些钓友尤其是老年钓友,常因吝惜一副鱼钩而造成频频跑鱼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仔细一算账,一副钩多少钱?一条鱼多少钱?其实是赔本儿的账。

另外,钓友中一直有个说法,说是拴钩线错位会造成接连跑鱼,也就是说拴钩线放到钩柄背面或左右两侧了,它会使钓钩受力不好、刺嘴不牢而脱钩跑鱼。这个说法不知道是真有道理,还是纯属人云亦云。从理论上直观去想或许有道理,但我未有直接体悟,不好妄加评论,因为我绑钩从未让线在钩背或两侧呆过。

2.鱼线伤,会让你很受伤

好不容易上条大鱼,钓线拉力值也足够,但因鱼线有伤而断线跑鱼,也是常见之误。硬伤主要来自硌和踩,上了鱼,鱼竿一放,只顾忙活抓鱼和摘鱼,脚下的鱼线便常遭一顿乱踩,若有碎石,保证一硌一个硬伤;或是鱼线上树及盘于树丛杂草乱石堆,心粗性急生拉硬拽,鱼线必现“拉毛”无疑。硌了印、起了毛,上鱼时不断线还能留着你?因此钓鱼过程中对钓线还是精心呵护为好。

鱼线一定要经常检查,硬伤常常有印,用手捋着钓线摸,能明显感到那个硌出的印,用眼亦可观察出来。拉毛更容易用手摸出。若剪掉伤线所余钓线还够用就仍可继续用,不够用则应换新线。切忌将剪掉伤线后所余之线接起来用,因鱼线中间系疙瘩,其弊基本等同于硬伤。另外,垂钓中挂底,硬拉下来后最好也要将钓线换掉,因它的拉伸性能已基本不再,上大鱼后没有了弹性张力,焉有不断线跑鱼之理?有钓友绝不用隔年线,一年一换,甚至有人只要钓上过一条大鱼(十斤以上),回来便将轮上钓线换掉,几百米线在所不惜。当然这样做似有绝对之嫌,但他掌握的原则是对的。

3.“兼而难顾”钓混养

大家都知道,水库和钓混养池跑鱼概率高。为什么?就是钓组配置问题。

水库和混养池,鱼种混杂,个体不一,倘欲大小通杀、什么鱼都拿,极易出现“兼而难顾”的情形。大钩粗线,上了小鱼容易跑;小钩细线,碰上大鱼拿不住。怎样配置钓组,就要十分动脑筋了,配好了,既能提高钓获率,又能大小通杀。若实在很难兼顾,最好选定一个主攻方向:主钓小鱼还是主钓大鱼,主钓鲫鱼还是主钓鲤鱼。选配好钩线组合后,在钓法上还得适当配套。比如:主钓鲫鱼用短竿,主钓鲤鱼用长竿。

再有,俗话说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,鱼在塘中也会相对有各自的“领地”。欲主钓鲫鱼,就找鲫鱼窝(领地);想主钓鲤鱼,就找鲤鱼窝;想主钓草鱼、鳊鱼,则找“钓棚”,钓浮、钓半水,这样能相对减少跑鱼。

倘欲主钓大鱼,选粗线大钩配组也不能矫枉过正,否则也许不会切线,但改切竿了。怎么匹配为好?一般是竿要强于线,线要强于钩,有时在非断不可的情况下,“丢卒保车”是原则,有意识地先断钩再断线,保住钓竿是底线。如配置均适当,遇到大物实在无法承受时保竿为第一位,宁有意“拔河”切线,也确保钓竿不受损。当然,使用失手绳当是相对万全之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