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钓鱼技巧 > 对象鱼 > 钓鲢鳙技巧 > 正文

伏天打鲢子,除了味型和雾化,这两个技巧不能不注意

认真的钓鱼   钓鱼人   2020-08-05 14:23:42

鲢鳙,其实是花鲢和白莲的统称,但是钓友们将其称为鲢子,所以钓鲢鳙,也叫打鲢子,而钓鲢子最好的季节,就是伏天;

鲢鳙喜高温,当然,这一方面是因为其生理原因,鲢鳙在高温的环境,活性更为活跃,摄食欲望超强;另一方面,天气越热,水中浮游生物、微生物的越活跃,对鲢鳙来说,这些天然的食物投放量剧增,自然更是疯狂进食了;

从生理习性上来说,花鲢的性情相对温和,觅食、游曳都比较安稳一些,很少有跃出水面的举动;而白鲢的性子就比较暴躁一些,稍有动静就会跃出水面,所以有经验的老鸟,也会根据鲢鳙的这个习性,来判断鲢鳙群进窝的规模和数量;

想要钓好鲢鳙,很多大师都在强调两点,第一点,味型,花鲢喜欢腥香臭,白鲢喜欢酸甜臭,只要味型到了,就一定能诱鲢鳙进窝;

第二点,就是状态,因为鲢鳙是滤食性进食鱼种,简单的说,鲢鳙不会主动吞食饵料,而是像喝水一样,在喝水的过程中,将水中的浮游生物、微生物过滤,然后再进食;

比如水中的轮虫、枝角类、桡足类浮游生物,都是鲢鳙的蛋白质来源,当然,更多的则是以水中的藻类为主,所以,想要钓好鲢鳙,饵料就一定要雾化,或者说,溶散性一定要好,雾化、溶散不好的饵料,只能做到诱鱼,而无法上鱼。

其实,想要钓好鲢鳙,除了这两点之外,还有两个细节性技巧,都是属于不怎么起眼,但实战中,如果不注意,则又非常影响渔获的数量,这两个细节性技巧,分别是鱼层、钩距

细节一、找到鲢鳙的鱼层,有助于快速发窝

鲢鳙是中上层鱼群,但是栖息水层,则在水底,所以想要快速发窝、聚鱼,最好是先确定一下鲢鳙的鱼层;

因为我们说的中上层,其实是一个泛指,水皮以下,水底离底10厘米左右,其实都算是中上水层,而鲢鳙的体型不小,较浅的水域,也不太可能聚集着大量的鲢鳙群;

当然,找鱼层,也不怎么复杂,基本上都可以通过定向调整浮漂来做到,所以也就不必细说,而找鱼层这个小细节,几乎能省下我们相当多的时间;

细节二、注意钩距

鲢鳙进食,主要以喝为主,几乎就没有吞钩的动作,大多数情况下,鲢鳙是在喝水的过程中,将鱼钩喝到了嘴里,然后鱼钩才能顺利刺中鱼唇;

那么这个钩距,就尤为有讲究了,如果鱼钩距离饵仓太远,鱼将鱼钩喝入嘴中的概率非常低,因为鱼钩上没有饵料残留,进窝鲢鳙不会去主动进食鱼钩;

同样,鱼钩距离饵仓太近,就影响了鲢鳙喝水,饵仓的体积也比较大,鲢鳙也会刻意的躲避饵仓,从而导致中钩率下降;

但是让人纠结的地方也在于此,因为鲢鳙的个体大小不同,钩距的设置,也很难给出一个规范而标准的指导,这就需要我们在实战中观察,并及时调整;

如果鱼口频率还不错,正口居多,那就必须要刻意调整,如果偏口锚鱼多,正口很少,那就是钩距有点偏长,可以缩短2~3公分,甚至更短一些;

如果给口讯号频繁,但是连锚鱼几乎都没有,那就是钩距过长了,当然,钩距较短,比较难以判断,多见于浮漂讯号频繁,但是一直打不到实口,但是钓鲢鳙的炸钩线组,多是批量化生产,所以钩距过短这种情况很少见;

写在最后

相对来说,鲢鳙是盛夏时节里,唯二能开口,并且有强烈摄食欲望的鱼种,整体来说,并不是特别难钓,但是决定渔获,则要看细节,细节到位,提竿提到手软,细节不到位,也罕有空手而归的,毕竟喜吃鲢鳙的也不多,价位也一直不高,所以不是以此为生的钓友,还是手下留下,将钓上来的水质清洁工,多多放流。